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310
编号:13714488
276万?孩子的教育你肯花多少钱(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幸福家庭》 201310
     但房租的费用张波却并没有省去,如果租赁同样面积的房子,这个时候的房租已经涨到1500了,为节约开支,他在女儿就读的高中附近租一套房子,每个月的房租还是1000元左右,但是面积却比初中时小了一些。

    三年高中,张波为了女儿的学业和生活花费了约13万元,这与初中时的费用基本持平。张波表示:“庆幸的是,当时的择校费看着很多,但是现在据说最少的也涨到了3万以上。”记者调查也发现,确实如此。

    总计

    直接教育投资23万元

    综合计算张波在女儿16年四个教育阶段的投入,接近45万元,包括学习、医疗、生活、爱好等费用,真是个不小的数字。

    这45万元中,择校费4.6万元,约占10%左右,因学习产生的各种费用大概15万元,约占1/3,课外学习特长花费约3万元,约占6.6%,包括房租在内的生活费用大概17万元,接近总额的38%左右,为女儿看病约5万元,约占总额的11%。
, 百拇医药
    前三项为张波对女儿的直接教育投资,实际花费了近23万元,大概占到总额的一半。

    现状

    教育费用成为家庭较大负担

    据国家统计局长春调查队的数据显示,2010年长春市城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为17921.86元。我们如果把这个收入乘以12年,即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年数,总数接近22万元,远低于张波这些年在女儿身上所花的钱。

    实际上,教育支出的沉重负担对中等收入群体影响最大,也就是像张波这样的家庭。一方面他们不可能像低收入家庭那样降低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他们的教育经历、社会地位都会使他们对子女的未来存有较高期望,迫使他们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另一方面,他们的家庭收入无法达到高收入人士的水平,在子女教育上可以无限投入,甚至是耗费巨资送子女去国外留学。

    在愿望与能力的双重重压下,中等收入群体面临子女教育带给的负担,也无形中加重了这个群体的生活压力。
, 百拇医药
    家长为何“心不甘情不愿”地自投罗网

    对于如此高的教育投入,曾有一个22155人参加的网上调查。认为价格合理的被调查者占13%,勉强接受的占24%,难以接受的占63%。

    尽管如此多的家长“心不甘情不愿”,但他们中的不少人还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豪爽地一掷千金,也让“兴趣班”“高考冲刺班”“海外游学团”“教育保险”等花样繁多的教育产品,红火了教育市场,忙坏了小小学童。

    “只要孩子能学到东西,我们苦点、累点也没关系。”在某商场工作的杨女士说,“如果其他孩子学了很多,自己孩子什么也不知道,会被孤立的。”杨女士给女儿报了英语和武术两个兴趣班,每小时100块钱,一星期上8小时,而夫妻俩月收入共6000元左右,交给兴趣班的学费就占去了家里一大半的收入。

    东城区某外语培训班门口,刚接到4岁的儿子,王女士就匆匆上了车。透过车窗,她一脸疲惫,“赶时间,马上还要送孩子去学美术。”而除此之外,这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还要参加滑冰、游泳、钢琴三个兴趣班。
, 百拇医药
    除了花样百出的教育产品之外,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将来能考入名校,从幼儿园就开始选择上最好的学校为其铺路。但在优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家庭都面临着昂贵的入园费和择校费。

    在某小区开商店的张先生最近就在为儿子的择校费发愁,“马上就上小学了,片区小学口碑不好,想给他找个好点儿的学校,可是一打听,光择校费就要好几万。”张先生的口气里满是无奈,“好的教育资源还是太少,每到升学的时候,家长们都挤破头把孩子往好学校送。”

    沉重的经济压力下,再看看满脸倦容的孩子,不是没有家长反思过这样的教育理念。但紧跟着,又在一片“赶跑”的喧嚣中被拉回现实。

    “我也想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但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特长,心里就发慌,生怕孩子落后。”在某报社工作的王女士说出了很多家长的心声。

    家长要理性,教育改革不能停
, 百拇医药
    针对现在很多家长教育投资的“狂热”,储朝晖直言:“家长应树立健康、理性的教育观念,社会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在增加。有些家长不了解教育规律,成才心太急迫,对孩子的教育表现出一些盲目性。”他建议家长多向教育专业人士咨询,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进行适当的教育投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则认为,要让逐年高涨的教育成本降下来,根本还在于变革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现实的制度和评价体系才是引导家长做出教育选择的最重要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熊丙奇呼吁,政府部门应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规定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保障力度,减轻受教育者的负担,同时围绕政府发展教育的基本责任,深入推進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阿媛综合摘自《光明日报》《新文化报》,作者系该报通讯员与记者,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百拇医药(赵倩 邓晖 袁孜学)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