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8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334550
非洲大陆的旅行迷思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1月1日 《幸福家庭》2018年第11期
     时间倒推70年,在英国文学家格雷安·格林《没有地图的旅行》的书稿里,非洲仍是一个“被上帝遗弃的黑色大陆”。但眼下,通过不计其数的旅行者以双脚行旅、以心眼凝视所得的影像与文字记录,我们看到的非洲,不啻为太阳下最绚烂的大陆。

    以内罗毕、坎帕拉、达累斯萨拉姆为代表的新兴时尚都会正在崛起,它们是非洲现代化和商业繁华程度与日俱增的明证。横跨非洲五国,在博茨瓦纳、安哥拉、纳米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边境上建立起来的卡沙跨界自然保护区,不仅是全球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且是国际上最受瞩目的生态及可持续旅游发展样本。还有,赞比亚、纳米比亚、莫桑比克、马拉维等小众游猎目的地,留尼汪、巴扎鲁特群岛等冷门海洋度假胜地以及开放旅游资源时间不长的马达加斯加,都为我们理解这片古老、狂野的大陆提供了新的契机。

    至于在非洲旅行,未必脏乱穷差,也未必热得将人烤化,更不可能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如果有机会花一个星期时间在内罗毕自驾,沿着开普敦海岸线潜水,你将会发现自己肉眼所见的非洲比99%的媒体报道要有趣、复杂、美丽得多。

    迷思之一:非洲很热?

    热,并不能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释放热情的阻碍。在撒哈拉沙漠跑马拉松、骑行,在埃塞尔比亚岩浆湖自驾,攀登尔塔阿雷火山,都是极富吸引力的旅行项目。

    事实是,非洲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热,对于非洲人民来说,非洲的热,有个树荫就不算是个事。反观中国的情况就不同了,2018年6月底,在真正意义上的酷暑尚未袭来之际,在湖北宜昌街头一位非洲留学生热昏了过去,醒来后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刚果从没那么热!”

    在幅员辽阔的非洲大陆旅行,想要避开严酷的气候,有很多选择。北非和南非都有寒冷的冬季,莱索托有滑雪场,乞力马扎罗山冷起来会爆发雪灾,即便是身处热带的中非,每年季风季节里也有白天温暖、夜间凉爽的好天气。通常来讲,选择在特定目的地的旅游旺季前后出行很是稳妥。

    迷思之二:危险?

    来自上海,跟来自纽约的旅行者,对如上问题的回复不同。喜欢骑着自行车探索非洲的旅游博主大卫·莫泽(David Mozer)曾说自己“从世界上暴力程度最高的国家,来到了最温和、最好客的国家”。他的话可以让那些觉得非洲很危险的旅行者吃颗定心丸。

    尽管我们看过不少关于约翰内斯堡街头抢劫案件的新闻报道,但无论如何,南非的犯罪率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夸张。谨慎的旅行者或可考虑在下列目的地中加以选择:博茨瓦纳、纳米比亚、马拉维和加纳,这是非洲大陆上社会秩序最稳定、治安最良好的几个国家之一。此外,摩洛哥、肯尼亚、坦桑尼亚作为老牌旅游目的地的好口碑,也是多年积攒下来的。

    非洲人普遍善良、友好,同样是事实。来到农村地区,旅行者可能会感叹于当地人友好热情得简直能让人把 心“融化”掉。或许是因为支援社区建设的工作者多为外国人,当地人都很乐意与游客攀谈,给予他们帮助。

    迷思之三:贫穷?

    “新非洲”与大多数人的想像差距不小。如果有旅行者发现自己的认知比实际情况落后了数十年,没有必要为此感到诧异。近十年来,非洲各国发展迅猛,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乌干达的首都坎帕拉、坦桑尼亚的首都达累斯萨拉姆,都让人感觉到非洲现代化和商业繁华的一面,各国首都市内有不少外形设计现代且装饰漂亮的大楼,市内马路上私人小汽车很多,市容也不差。

    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就更不用说了。看照片的朋友每次都发出惊讶的疑问:“这是在非洲吗? ”不过非洲人的贫穷在农村却是随处可见,他们大多居住在简陋的非洲式草棚之中,生活十分简单。

    有必要提及一点,非洲有11个人均GDP比中国高的国家,依次为塞舌尔、毛里求斯、加蓬、博茨瓦纳、南非、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纳米比亚、埃及、摩洛哥、利比亚。从人均GDP高可顺理成章地推断,当地物价指数也不低。旅行成本掂量着酌情加一下吧。

    迷思之四:脏乱差?

    毛里求斯作为非洲第二富国,有“非洲瑞士”之称,首都路易港的干净程度堪比欧洲很多城市。即使在绝大多数开放旅游资源的非洲国家,卫生条件都比人们想象的要好。城市里的乞讨者较少,街道整洁干净,绿化也做的不错。

    迷思之五:病毒肆虐?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時,同一时期前往坦桑尼亚、肯尼亚、南非和博茨瓦纳等猎游胜地的游客人数直线下降,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要知道,埃博拉病毒也曾造访过达拉斯、亚特兰大、马德里,却曾不对前往上述目的地、目的地所在国家甚至邻国的旅行者造成任何困扰。而远在几内亚湾7千公里外的肯尼亚,1万公里外的南非,即便很早就针对埃博拉疫情爆发区发布旅行禁令,还是一样“躺枪”。

    在出发前往非洲之前,旅行者最好查阅与目的地相关的卫生防疫信息,大使馆官网会列明需要接种疫苗或建议携带的药物清单。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破伤风、小儿麻痹症、麻疹、黄热病等疾病在非洲较为常见,不过,在旅行途中感染上述疾病的几率实际上很小。反而,最具威胁性的传染病是恶性疟原虫引发的疟疾,旅行者在必要时应使用氯喹、周效磺胺等抗疟疾药物。除此之外,对付疟疾还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晚上穿长袖、长裤、鞋子、袜子,避免大块皮肤裸露,在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里露营时选择睡在蚊帐下,使用驱虫剂。

    旅行途中因环境变化、温差导致感冒,食用生水或未清洗的水果导致短期腹泻,过度接触日光被紫外线晒伤,这是几个最需要注意规避的细节。

    迷思之六:水能喝吗?

    非洲的地下水受污染程度很低,这是由非洲整体工业化程度较低且传统的农耕方式几乎不使用化学肥料决定的。在世界卫生组织和瑞典、芬兰、挪威、加拿大、美国等援助项目的帮助下,非洲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在过去的20年里突飞猛进,自来水也符合国际安全标准。

    迷思之七:吃得好吗?

    非洲菜调味主要依赖酱汁,主食多为大米、玉米、芋头、土豆之类的碳水化合物,配菜常见的有猪肉、牛肉、鸡肉、鱼肉或蔬菜,以煮或炒的方式进行烹饪。特别推荐塞内加尔菜、斯瓦希里菜、乌干达菜、突尼斯菜、利比里亚菜、埃塞俄比亚菜和加纳菜。

    比起街头小脏馆,更值得尝试的是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水果摊和果汁吧。旅行期间吃好睡好,加上适当的步行与体力消耗,我可以保证你从非洲回来的时候,比去之前更健康。

    迷思之八:洗澡难?

    如果你选择自驾、骑行、露营、船宿或户外运动为主导的旅行方式,旅途中可能很难有机会洗到一个像模像样的澡。多数非洲人在洗澡这件事上是非常勤快的,一日两洗是普遍现象,如果遇到民宿主人或友善的本地人邀请你来家里吃饭甚至洗澡,请不必大惊小怪——他们把提供洗澡水视作好客的表现。

    迷思之九:交通不便?

    在非洲大陆旅行,乘坐火车或高铁进行城际穿越早就不是问题,只不过,前往大部分农村地区仍多有不便,往往需要包车。需要打预防针的是,非洲本地司机不少都有危险的驾驶习惯,如车速不加控制,而糟糕的刹车、避震器和前灯等零配件故障或保养失当,则会让交通风险雪上加霜。另外,非洲交通事故率高,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空气质量差,交通堵塞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

    迷思之十:除了动物与自然风光,没什么可看?

    别忘了非洲是现代人类的摇篮。且不说埃及的金字塔,埃塞俄比亚的拉利贝拉、马里的廷巴克图、菲斯古城、南非桑布须曼人的岩画、津巴布韦的石城,还有整个岛屿都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莫桑比克,都是值回票价的人文景观。 (摘自凤凰网2018年9月5日) (Melis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