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 201510
编号:13642722
产后忧郁产妇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有效护理对策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15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0
     【摘 要】目的:分析产后忧郁产妇的心理特点并对有效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忧郁症产妇、正常产妇一共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为正常产妇,观察组为产后忧郁症产妇,每组120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开展产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观察指标为两组产妇进行护理前后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等。结果:护理前,两组产妇在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这两方面的对比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明显低于护理之前的程度(P<0.05)。结论:通过分析产后抑郁产妇的心理特点,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护理策略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忧郁产妇的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

    【关键词】产后忧郁;心理特点分析;护理对策

    在临床上,产后忧郁症指的是产妇在完成分娩之后出现程度不一的忧郁症状,其临床表现为容易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如焦虑、恐惧、愤怒等,一部分产妇因为过分担忧新生儿的发育以及健康状况,而造成产妇照顾婴儿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丢失[1]。因此,产后忧郁症在严重影响产妇身体恢复的同时,也给婴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忧郁症产妇、正常产妇一共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常规组为正常产妇,观察组为产后忧郁症产妇,每组120例患者,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产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组的平均年龄在24~31岁之间,平均孕周在37~42周之间,95例为初产妇,25例为经产妇。常规组的平均年龄在24~31岁之间,平均孕周在37~42周之间,90例为初产妇,30例为经产妇。观察组和常规组一般资料比较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心理特点分析 通过分析240例产后忧郁产妇的心理特点得出,产后产妇忧郁的出现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心理因素的影响。①焦虑的情绪。产妇在完成分娩之后直接进入了母亲的角色,一部分产妇由于过分担忧婴儿的发育情况以及自身照顾婴儿的能力,进而产生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如焦虑、不安、紧张等,同时对自身的恢复以及婴儿的发育和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②抑郁的心理。由于产妇完成分娩之后在家庭、工作、生活等方面角色的转换,加重了产妇精神上的负担,从而使产妇处于情绪异常低落的的状态,造成抑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的产生。③不稳定的情绪状态。由于在分娩的过程中精神的过度紧张,使得产妇在产后很容易出现一系列的不良症状,如睡眠不足、产后疲惫、身体不适等。因此,产妇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脾气暴躁、怪异以及烦躁等不稳定的情绪。

    1.2.2 护理对策 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以常规护理为基础的情况下实施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该为产妇创造出温馨、温暖的环境,使产妇感受到来自于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关心,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妇的孤独感。其次,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产妇交流,及时发现产妇的不良情绪并进行心理疏导,将产妇的心结打开,尽量帮助产妇消除不良的情绪,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如果产妇对自身照顾婴儿的能力缺乏自信,那么护理人员应注意对产妇技能型鼓励和正确指导,帮助产妇建立起信心,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产妇对治疗的配合程度[2]。最后,护理人员应注意与产妇的家属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以获得家属对护理工作以及产妇的支持,使产妇在家庭支持的基础上,保持情绪上的稳定和良好状态。通过对产妇的全面护理,对产后忧郁产妇进行系统化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可以帮助产妇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角色,从而减少产后忧郁症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包括产妇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各项资料,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程度比较

    护理之前,观察组产妇分娩前的HAMD评分在21.8~25.0分之间,进行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HAMD评分在7.5~10.0分之间,此项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抑郁程度比较

    护理之前,观察组产妇分娩前的SDS评分在47.3~67.3分之间,进行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SDS评分在28.0~40.4分之间,此项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产后产妇出现抑郁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心理上,比如情绪不稳定、抑郁、焦虑、自卑等。通过分析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的心理因素,并且在心理因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可以实现产妇产后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的有效改善。通过临床护理,既可以减少产后忧郁产妇的出现,又可以有效改善产后忧郁产妇的临床症状,帮助产妇在面临角色变化的时候,能够尽快适应新角色并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减少产后忧郁症的发生。

    总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帮助产妇消除心中的疑虑打开心结,还能鼓励产妇找回对生活等方面的自信,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产妇身体的恢复以及婴儿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兰.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65.

    [2]王琦珠,陈志祥.产后忧郁症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207., 百拇医药(王世婳)